常規醫療體檢
血常規檢測是血液檢測項目中一項最基本的檢測。誠然,需多去醫院的人都做過這一項檢測,但當拿到血常規檢測報告后都會素手無策。
看到這些檢測結果時,很多患者甚至醫生常常弄不懂這些指標都代表什么含義。希望本文能夠用最簡單的語言說清這些基礎概念。
血常規檢測
一般血常規檢查有四類項目: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測定
紅細胞計數的檢查參數有:紅細胞比容、紅細胞平均體積、紅細胞體及分布寬度等等
白細胞計數的檢查參數有:淋巴細胞計數、中間細胞計數、中性細胞粒計數等等
血小板計數的檢查參數有:血小板壓積、血小板平均體積、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等
血紅蛋白的檢查參數有: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等
一、紅細胞計數的檢查參數
紅細胞(RBC)
正常參考值:男性:(4-5)*1012/L;女性:(3.5-4.5)*1012/L
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貧血,出血。
紅細胞比容(HCT)
正常參考值:男性:0.40-0.50L/L ,即40%-50%容積;女性:0.37-0.48L/L,即37%-48%容積
偏高:可能疾?。盒律鷥杭t細胞增多癥-高黏滯度綜合征、缺鐵性貧血。
偏低:可能疾?。郝圆∝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紅細胞平均體積(MCV)
正常參考值:男性83~93FL;女性82~92FL
增大:大細胞性貧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
縮小:小細胞性低色素性貧血、全身性溶血性貧血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
正常參考值:<14.5%
RDW正常
(1)MCV減小,常見于慢性疾病、輕型海洋性貧血等。
(2)MCV正常,一般為正常??梢娪诼约膊?、脾切除等。
(3)MCV增大,大細胞均一性貧血,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
RDW增大
(1)MCV減小,常見于缺鐵性貧血、β-地中海貧血和HbH病。
(2)MCV正常,常見早期或混合營養缺乏、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等。
(3)MCV增大,常見于葉酸或B12缺乏、巨幼細胞性貧血、鐮狀細胞性貧血、免疫溶血性貧血及新生兒等
網織紅細胞計數(RET)
正常參考值:(00.5-1.5)%
增高:溶血性貧血,大量出血,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應用維生素B12時。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血沉(ESR)
正常參考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增快:急性炎癥,結締組織病,嚴重貧血,惡性腫05l26,結核病。
減慢:紅細胞增多癥,脫水。
二、白細胞計數的檢查參數
白細胞(WBC)
正常參考值:(4-10)*109
升高:各種細胞感染,炎癥,嚴重燒傷。明顯升高時應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細胞減少癥,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放射線,藥物,化學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瘧疾,傷寒,病毒感染,副傷寒
中性粒細胞(NEU)
正常參考值:(50-70)%
增高:細菌感染,炎癥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細胞(EOS)
正常參考值:(0-00.75)%
增高: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貧血
淋巴細胞(LYM)
正常參考值:(20-30)%
增高: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單核細胞(MONO)
正常參考值:(3-8)%
增高:結核,傷寒,瘧疾,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三、血小板計數的檢查參數
血小板(PLT)
正常參考值:(100-300)%
升高: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癥狀性血小板增多癥,感染,炎癥,惡性腫05l26,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后。
降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藥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破壞增多,血小板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
平均血小板體積(MPV)
正常參考值:平均血小板體積(MPV):6.0~11.5fl
體級增加: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急性白血病緩解期、妊娠晚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血栓病等。
體積減少:見于急性白血病化療期、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等。
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
正常參考值:電阻法:15%~20%;激光法:42%~75%
減少: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
增高:表明血小板體積大小不均,個體間相差懸殊,見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細胞貧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綜合征、血栓性疾病等。
四、血紅蛋白的檢查參數
血紅蛋白(HGB)
正常參考值:男性:(120-150)g/L;女性:(105-135)g/L
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
降低:貧血,出血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正常參考值:320~360g/L(32~36 g/dl)
降低:<320g/L,如慢性失血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一般醫院,該項檢查主要根據參考值,看是否有上下箭頭。上箭頭代表過多,下箭頭代表過少,這些指標是作為醫生正確診斷的輔助依據。而我們作為被體檢者,其實只需注意其中的三大指標就好了!
⑴白細胞:
生理性↑:多見于劇烈運動、進食后、妊娠、新生兒。
病理性↑:多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癥、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多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
⑵紅細胞:
血紅蛋白↑:常見于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肺氣腫等。
血紅蛋白↓:多見于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⑶血小板:
血小板計數↑:見于血小板增多癥、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計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尿毒癥等。
以上就是關于血常規的知識,希望能幫到您!
PS:因為每個醫院設備不一,所以“正常參考值”標準也會不一樣,希望大家靈活參考運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