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id="6mwd6"><blockquote id="6mwd6"></blockquote></span>
  • <optgroup id="6mwd6"><li id="6mwd6"></li></optgroup>

          怎么看血糖,手把手教你讀懂體檢報告

          私域  2020-02-24

          血糖的測定

          首先,我們來明確什么是血糖,顧名思義,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的報告,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為(符合以下一個或者多個標準)

          1、空腹血糖 ≥ 7.0 mmol/L (126 mg/dL);

          2、葡萄糖耐受(口服75g葡萄糖)試驗后2小時血糖 ≥11.1 mmol/L (200 mg/dL) ;

          3、隨機血糖>11.1 mmol/L (200 mg/dL)或者糖化血糖蛋白(HbA1c)≥ 48 mmol/mol (等效于6.5 %)。

          這里提到的葡萄糖耐受試驗(又稱糖耐試驗),是指空腹的情況下,口服 75g的葡萄糖后,兩小時后測定的血糖值。

          而糖化血紅蛋白(HbA1c)指的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血清中葡萄糖相結合的產物。糖化血紅蛋白可以持續、緩慢且不可逆的生成,所以其含量可以反映過去兩到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而與抽血時間、空腹與否等因素無關,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血糖總體控制的金標準,4%到6%之間被認為屬于正常水平。

          當出現單次空腹血糖值大于等于7.0 mmol/L,一般醫生都會建議進行包括葡萄糖耐受試驗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復檢。

          糖尿病人群的血糖管理

          糖尿病是威脅人體健康的重大殺手之一,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成因之一。對糖尿病人群的血糖測量和管理是糖尿病控制和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那么如何科學的測血糖呢?是否是血糖高就多測幾次,血糖低就不測了呢?

          事實上,糖尿病患者不僅僅需要遵醫囑按時進行血糖測試外,還需要建立嚴格規范的“血糖日記”。不僅需要記錄測量血糖的時間、血糖值,還需記錄飲食、運動、胰島素注射、藥物、吸煙等多方面的信息,這將非常有利于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趨勢,以及相應干擾因素(飲食、運動、藥物等)對血糖控制的影響,有助于對患者的進一步治療,對家族性糖尿病的研究也很有意義。

          健康人群的血糖管理

          除了糖尿病人群需要進行血糖控制,健康人群的血糖管理也不容忽視。大量的“健康人”可能處于糖耐量受損的前驅糖尿病狀態。

          當空腹血糖值在6.1到6.9 mmol/L(110到125mg /dL)并且糖耐受試驗兩小時血糖小于7.8 mmol/L(140 mg/dL),一般屬于空腹血糖受損,也稱作中間型高血糖癥或前驅糖尿病。

          其癥狀表現為: 胰島素水平高、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胰島素抵抗、腰圍增加、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但尚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研究表明,前驅糖尿病人群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但生活方式干預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前驅糖尿病發展為糖尿病。

          生活方式(飲食和健康)是調控血糖重要環節并結合每天運動:

          5-17 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應該每天至少進行 60 分鐘中等強度到高強度的體育運動;

          18-64 歲的成人應該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快走、慢跑、園藝),或者每周至少進行 75 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或者進行中等強度和高強度運動的等效組合;

          對于老年人,建議進行相同量的運動,不過還應該包括根據其能力和環境量身定制的平衡和肌肉強化活動。

          拓展閱讀關注餐后血糖

          餐后血漿葡萄糖[PPG]

          餐后血糖--進餐10分鐘,隨著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血糖開始升高。

          正常人,進餐后0.5-1小時血糖達峰,<140mg/dl,2-3小時回復至餐前水平。雖血糖已恢復,碳水化合物在餐后5-6小時內繼續被吸收

          2型糖尿病餐后胰島素分泌峰值延遲;胰升糖素不下降;肝糖產生及周圍組織糖利用異常,致餐后血糖持續升高,2小時仍明顯增高或達峰

          餐后血糖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敏感性更高,空腹血糖是在糖尿病發病時升高,但是,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是在發病前約10年前已處于臨界狀態(IGT),為了早期診斷糖尿病,應該重視OGTT2小時血糖也就是餐后血糖。

          餐后高血糖升高對終末器官的損害主要表現在:餐后急性高峰引起甲基-己二醛等糖化產物的增多,引起急性毒性反應,持續的HbA1c升高,糖基化產物沉積于終末器官,引起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經并發癥。目前,有研究證實餐后高血糖的急性高峰或高位平臺比持續中等水平的HbA1c具有更大的毒性作用,血糖濃度越高,與組織器官內的葡萄糖濃度差越大,對組織的損害越嚴重。

          近年來,很多學者都高度關注餐后血糖與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和臨床試驗,結果都證實了餐后血糖是心血管并發癥發病和死亡的獨立高危因素,相反空腹血糖與心血管并發癥不具有相應的相關性。

          DECODE研究證實餐后2小時血糖是心血管死亡率的獨立高危因素。PacificandIndianOcean研究證實餐后2小時血糖升高可使死亡率加倍,空腹血糖升高與死亡率無此相關性。DiabetesInterventionStudy研究結果提示只有餐后血糖與心肌梗塞發病率和死亡率相關,空腹血糖無此相關性。TheRancho-BernardoStudy結果發現餐后2小時血糖升高可以使老年患者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升高2倍。

          餐后血糖對猝死的預測性超過空腹血糖在任何空腹血糖水平,發生猝死的危險性隨著餐后2小時血糖的升高而升高,餐后2小時血糖降低2mmol/l可預防患者發生猝死,餐后血糖>11.1mmol/l患者,28.8%死亡可預防,餐后血糖>7.8mmol/l患者,20.5%死亡可預防。餐后血糖高怎么辦

          1)、堅持適當的有氧運動,運動時間一般在餐后1小時為宜,運動方式可選擇散步或做操;

          2)、嚴格控制飲食的攝入,做到均衡、合理、有規律,定時定量,堅決杜絕暴飲暴食;

          3)、嚴格控制體重,保持體重指<23(體重(公斤)/身高(米)2);

          4)、保持良好心態,情緒穩定、舒暢、愉悅、避免緊張、憂郁、煩惱;

          5)、酒精、咖啡因、抽煙都將嚴重影響血糖的穩定,最好能戒除或少用。
           


          色五月综合

        1. <span id="6mwd6"><blockquote id="6mwd6"></blockquote></span>
        2. <optgroup id="6mwd6"><li id="6mwd6"></li></optgroup>